中国致公党由爱国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堂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是中国成立最早且唯一一个在海外成立的民主党派。

2025年是致公党成立100周年。近日,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吕彩霞和多位致公党党员接受采访,回望致公党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光辉历程。

早期道路见证华侨与祖国休戚与共

美洲洪门致公堂最初以“义气团结、忠诚救国、狭义锄奸”为信条,是一个海外华侨华人互助组织。1904年,孙中山加入洪门致公堂并对其进行重组整顿,推动了由堂改党的进程。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大会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成立华侨政党——中国致公党。

致公党自成立起就坚定维护华侨权益,其呼声更能凝聚侨心、汇集侨力。在抗战期间,这种组织优势尤为突出,致公党号召和动员党员及海外华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独特力量。

谈及致公党支援抗战的贡献,吕彩霞表示,一是积极发声,旗帜鲜明呼吁团结抗日。九一八事变后,致公党领导人严词拒绝日寇拉拢,坚守“先归还东三省”的民族大义。致公党中央连发“快邮代电”,号召海内外党员“出钱出力,以尽职责”。二是倾力筹饷,汇聚侨资支援抗战。仅在1931年9月18日至12月中旬,致公党就向东北义勇军输送10万银元。三是直接参战,血洒疆场彰显气节。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致公党上海第一支部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体现了致公党的爱国情怀与牺牲精神。

1947年4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一致决议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后,致公党积极响应。6月9日,致公党单独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宣言》。“这表明致公党在政治上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政党向新民主主义政党的转变,也是致公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标志。”吕彩霞说。

新政协的第一份党派提案与侨有关

新中国成立前夕,致公党积极参与新政协的筹备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的起草。吕彩霞介绍,致公党代表陈其尤、黄鼎臣、官文森、雷荣珂、严希纯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期间,致公党以党派名义递交了《由中央人民政府研究和实行护侨政策案》,这是新政协的第一份党派团体提案,也是反映致公党侨海特色的第一件提案,开启了致公党以参政党身份为维护侨权侨益“鼓与呼”的历程。致公党代表还参与了《共同纲领》的讨论和制定,为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致公党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团结和动员广大党员和海外侨胞,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吕彩霞说,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致公党制定了团结华侨,号召华侨回国投资参加祖国生产建设的工作方针,通过发表《告海外华侨书》、举办座谈会、协助安置归侨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侨胞回国参与建设,维护侨胞利益。

改革开放后,致公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1979年10月,致公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确立了致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工作方针。吕彩霞介绍,这一时期,致公党积极联络并支持鼓励海外华侨华人发挥智力、技术和资本优势,回国投资兴业,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开放事业,走出了一条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致公党中央机关时,殷切希望致公党在新时期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做好“侨海”这篇大文章。吕彩霞说,致公党秉持“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宗旨,积极为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广泛联系和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协助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面向海外侨胞和国际社会,阐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经验与丰硕成果。

发挥侨海特色书写参政履职“新答卷”

新时代新征程,致公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提升参政议政能力水平,不断书写参政履职“新答卷”。“致公党高度重视以党外人士座谈会、重点调研协商座谈会等政党协商平台展示参政履职最新成果。同时用好全国政协大会、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等政协协商议政平台,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吕彩霞说,受中共中央委托,致公党近年来就“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升级,提升生活品质”“完善基础制度,疏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堵点”“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主题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调研成果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在对口安徽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中,致公党中央领导班子成员共带队调研26人次,累计组织各类考察调研24批次,参与人员255人次,对农业面源污染、血吸虫病防治等重点课题深入调研,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民主监督精准度和实效性。

致公党中央还先后在重庆酉阳、贵州毕节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对口四川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在参与脱贫攻坚战中,致公党中央组织广大党员通过教育帮扶、医疗帮扶、产业帮扶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助推乡村振兴作出贡献,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表彰,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中连续多年获评“好”等次。

在聚焦国内的同时,致公党也发挥侨海特色优势,全方位推进对外联络工作,深化公共外交实践。10多年来,致公党中央先后派出40多个团组赴70多个国家访问、近20个团组赴港澳台地区访问。致公党还派出团组访问10余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并邀请这些国家的政界、商界、侨界人士来访,助推共商、共建、共享。

砥砺新征程为民族复兴再立新功

“站在致公党百年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将始终践行‘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的使命,砥砺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吕彩霞表示,致公党将继续积极建言献策,在参政议政中聚共识、汇众智、献良策;赓续侨海报国优良传统,在为侨服务中聚侨心、汇侨智、护侨益;扎实推进社会服务,为助推全面乡村振兴献计出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参政履职水平,为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

致公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受访时说:“多年来我见证了致公党在多党合作实践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曾多次参与致公党中央组织的调研活动,促使我对网络安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进行深入思考,并将诸多思考融入团队科技攻关和平台建设中。希望年轻党员厚植‘致力为公、心系国是、情牵民生’的家国情怀,勇做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侨海报国的践行者。”

“致公党的百年历程,侨海报国贯穿始终。”致公党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黄绵松说,从抗战时期支援祖国,到新时代服务高质量发展,广大侨胞的家国情怀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坚实力量,以侨为桥连接中外的特色,使得致公党始终保持着爱国的根基、开放的视野和奉献的传统。

致公党北京市委会副主委、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席顾行发说:“自2016年起,致公党对口安徽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我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对长江安徽段实时监测,助力安徽实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谈及对年轻党员的期望,他说,希望大家赓续传统、凝聚共识,深入学习致公党历史,深刻理解侨海特色与爱国情怀的内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对外联络的优势,广泛凝聚侨心侨智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吴侃

(“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